泰兴市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扣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多措并举抓推进,精准扶贫抓落实,2016年,75个村、6909户、11114人实现脱贫,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局良好。
扶贫工作责任有效落实。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主要负责人切实担负起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层层签订帮扶责任书,做到领导、责任、措施、落实“四到位”。市级机关工委、市农工办等部门主动履职担责,创新工作举措,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各乡镇(街道)充实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配齐配强扶贫工作队伍,做到扶贫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阵地、有保障,为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脱贫增收能力明显提升。因人施策,精准落实 “五个一批”帮扶措施。帮助3698个低收入人口在本地企业、公益性岗位、新型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充分就业。帮助低收入农户落实“种养加”项目2432个。全市9261户获得捐赠救济资金889.69万元。黄桥、河失、珊瑚、张桥、古溪、姚王等乡镇在市级园区、乡镇工业集聚区积极实施标房项目,效果明显。省级30个村级增收试点项目推进有序。
精准扶贫模式不断创新。各地探索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电商+、股份+等精准扶贫模式,促进低收入农户获得稳定收入。姚王镇以远大家俬为龙头,在18个村(居)设立创业富民基地,吸纳190个低收入农户开展户外家俬编藤加工,人均年收入1万元左右。新街镇利用小额扶贫贷款政策,动员265户共贷款530万元,依托洋宇集团寄养生猪,户均年增收益2400元左右。分界镇七贤绿花菜专业合作社吸纳本地低收入农户96人长期用工,每天可获得打工收入80-100元。黄桥镇、滨江镇建立扶贫基金筹集机制,积极开展捐赠活动,帮助扶贫对象发展增收项目。
挂钩帮扶水平逐步提高。深化落实挂钩帮扶工作机制,实现了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挂钩帮扶全覆盖。市委组织部选派了5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组建第五批群众工作团队,为经济薄弱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各条线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制定落实各类扶持政策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将资金和项目向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倾斜,激发扶贫对象的脱贫动力。村企互联共建,与经济薄弱村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全市2016年,帮扶企业投入资金746万元。96个挂扶部门投入帮扶资金1164.47万元,资助经济薄弱村实施增收项目7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8个。
公共事业建设稳步推进。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农村基施设施不断改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19.53公里,新改建农村桥梁211座,疏浚整治村庄河道209条,完成19个村污水管网铺设,新改建乡镇环卫工作站8座。提高农村低保、五保、残补、养老金等补助标准;免除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统筹费;免除农村困难家庭学生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杂费,补助各个学龄段学生15224名,发放政府教育助学金2378.65万元;保障农户基本住房安全,落实337户低收入农户的危房改造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