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蔬菜,大能量——记分界镇残疾人脱贫之路
在分界镇提起西兰花,人们就会想到他——分界镇七贤村党支部书记吴伯元,从1999年开始种植1.6亩西兰花,到现在引导带动全镇发展超过5000亩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吴伯元在没有任何政策帮扶下,走出了一条“带头富带领富”的路子,帮助合作社36名残疾人实现脱贫。
多样化种植,用足用活土地
走进吴伯元的专业合作社,春天你会看到成片成片的甜豌豆,饱满的豆荚,煞是喜人;夏天,你会看到一片一片的水果玉米,金黄的玉米棒,煞是可人;秋天,你会看到成亩成亩的黄豆,豆浪在秋风中摇摆,煞是壮观;初冬,你会看到一块一块西兰花,小小的西兰花包裹在菜心中,煞是好看。
吴伯元的专业合作社采取连片种植,集中管理,统一销售,分户核算的模式运营,将西兰花与甜豌豆,玉米,黄豆套种,发展订单种植,与工厂签定供销合同,与贫困残疾人家庭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亩收益达3000到5000元不等,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低收入人群腰包“鼓”起来
为了更好地帮助村里的低收入残疾家庭实现脱贫增收,2018年,吴伯元与镇残联合作在七贤村绿花菜种植基地内举办了绿花菜种植技术培训班,组织本村及附近村居的20名低收入残疾人参加培训,自己手把手教残疾人种植绿花菜。培训结束后,他免费给他们提供种苗,主动帮助他们指导种植、销售,为残疾人就地就业增收,实现脱贫提供了保障。
多重经营,创造就业岗位,帮助残疾人增收
对本村低收入建档立卡内的残疾人家庭,他给予更多关注,先后吸纳本村及周边36名低收入残疾人在合作社打工,为给他们增收脱贫提供保障。时岱四组肢体三级残疾人李付民,是一名低收入农户,进合作社工作前,他因为残疾无法外出务工,吴伯元将其安排到合作社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现在他每年保底工资收入近两万,李付民在2017年已脱贫。
在发展种植的同时,吴伯元利用合作社有冷库、有车间等设备优势发展半成品加工,到甘肃、云南等地采购甜豌豆,荷兰豆,进社加工,有效解决当地剩余残疾人劳动力就业问题。
“小蔬菜,大能量”,2018年,吴伯元的合作社销售加工农产品4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达3826万元,吸纳残疾人36人,发放残疾人工资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