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深处有人家 田园乡村美如画
近日,宣堡镇银杏村双喜临门: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三批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名录;与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开发精品民宿项目协议。银杏村,江苏省唯一以银杏命名的千年古村,正以“银杏深处有人家”的独特魅力,展开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发展特色产业
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银杏村至今还有个老庄台以树为名,叫“银杏树”。顾名思义,村内银杏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村内现有连片古银杏群落9处,其中百年以上银杏树510株,三百年以上140株,五百年以上108株,千年古银杏树2株。银杏树曾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摇钱树”。在20世纪80年代,家家几乎都是“万元户”。随着栽植规模越来越大,从单纯的果子收益走向综合发展,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近年来,银杏村依托本村银杏资源,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产业经营模式,成立以林下养殖为主的家禽专业合作社、以银杏为主的销售合作社、以土地合作为主的农地股份合作社,招引市珍杏堂科技有限公司,相继开发银杏茶、银杏果粉、银杏晶、银杏咖啡等银杏系列产品。同时推行“互联网+”模式,创办宣堡镇银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成400平方米的网络自营店,带动了该村779户及周边村230户农民增收,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779元。
银杏村文旅资源丰富,除了古银杏树多,还有宋元时期古井遗迹、清代古庵墓群等。今年8月,通过招商引资,银杏村与3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开发康养民宿旅游项目协议。“计划总投资1.2亿元,主要实施田园客厅综合体、主题康养民宿改造、度假式休闲空间打造、无动力游乐设施等。”银杏村党总支书记吴辉表示,将努力让村民吃上“旅游饭”,不断充实群众的“钱袋子”。
留住乡愁记忆
让老庄台“增颜值提气质”
一大片银杏林绿树成荫、硕果满枝;路旁不知名的花草和水缸里的荷花竞相绽放;耳边蝉鸣声声、鸟声啁啾;三五村民徜徉林间,谈笑风生……步入银杏村“聚仙园”,仿佛置身一个小公园。“这里原来杂草丛生,草堆杂物乱堆,环境较差。”银杏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兰萍介绍,为尽力保留乡村肌理和乡土气息,在清除“八乱”基础上,铺设林间小道1500米,新建“六德亭”一座,沿线新增古诗词石刻5个,彩绘文化墙2600平方米,配植观赏花木,配套游憩设施、健身器材等,努力打造出“银杏深处有人家”的意境。“如今,‘聚仙园’已成为村民游憩休闲的好去处,央视《回家吃饭》栏目组曾在这儿取景拍摄。像这样的‘小游园’村里已建了3个。”李兰萍自豪地说。
在银杏村曹沈六组,女主人季巧云正在打理院子里的绿植花卉,石榴、杜鹃、芍药、百合、牡丹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卉植物,花香扑鼻,惹人喜爱,她家被村里评为五星级“美丽庭院”示范户。“如今出门、进门就能闻到花香,心情特舒畅,干活更有精神了。”季巧云说。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银杏村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花园”,着力提高村民生活环境质量。同时,动员村民创建“美丽庭院”,充分利用农家庭院、房前屋后土地,或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或种植花卉美化环境。如今,村里创成“美丽庭院”的户数占比达到60%以上。
坚持以文化人
让全村“家和万事兴”
临近傍晚时分,不少村民自带板凳、椅子来到村前广场。原来,村里飞龙文艺演出团开演了。“今天再来个‘四大嫂致富路上齐奔跑’。”“好,肯定演,今天还有新节目呢!”广场上很是热闹,团长李锦龙乐呵呵地与村民打招呼。作为村里的老党员、退职干部,李锦龙牵头组建了飞龙文艺演出团,常年义务演出,像快板说唱《致富路上齐奔跑》、小戏剧《共建美好家园》、快板剧《乡规民约真真好》、说唱表演《丰收之歌》等受到群众的好评。
银杏村建起了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文化科技科普、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爱心助残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民主议事堂、乡贤理事堂和“四会”组织,按照“民事、民议、民决”的自治原则,对涉及全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实事、生态环境等事项和中心工作,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促进了基层善治。“矛盾纠纷基本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大家有事商量着办,村民的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分工联系银杏村的宣堡镇副镇长褚鹏说。
借助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东风,宣堡镇银杏村正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我们将聚焦产业特、村庄美、百姓富,使乡村产业发展更有潜质,村庄面貌更有气质,群众生活更有品质。”银杏村党总支书记吴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