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兴市黄桥镇余家庄村5个鱼塘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顺利完成发包,交易办理时长从以往的2—3个工作日压缩至1小时内,成交溢价率较往年平均水平提升8%。这一“效率革命”的背后,是黄桥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创新推行“项目整合+分设标段”流程优化举措的生动实践,标志着当地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效能实现突破性提升。
过去,余家庄村处置多个同类集体资产时,始终沿用“单个登记、逐个发布”的传统流程。以5个鱼塘发包为例,工作人员需为每个鱼塘单独完成信息录入、资料上传、方案制定、公告发布等全流程操作,重复劳动问题突出。同时易引发信息填报偏差,既制约交易进度,也影响服务规范性。这一长期困扰基层的痛点问题,与农村集体资产盘活需求及政务服务规范化要求形成鲜明反差。
针对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黄桥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通过深入调研后,精准推出“项目整合+分设标段”优化方案。该模式将多个同类资产整合为单一项目主体,在统一框架下设置对应各资产特性的独立标段,构建“一次登记、一次发布、多标段并行”的交易新路径。
新流程实施后,工作人员仅需一次性完成项目基础信息填报,再补充各标段差异化内容即可完成申报,原本需要重复5次的操作被压缩为1次。同时,依托平台实现信息集中线上展示,意向方无需切换多个网站便能直观对比各鱼塘的面积、水质、承包期限等详情,既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也减少了重复性咨询。“信息公开透明,流程全程留痕,不仅办事效率高,我们参与竞价也更放心。”其中一位参与竞价的养殖户王强表示。
流程优化带来的不仅是时间的“减法”,更实现了集体收益的“加法”。此次5个鱼塘标段全部顺利成交,8%的溢价率增幅让农村“沉睡”资产转化为增收“活水”,印证了流程再造对资源优化配置的推动作用。这一实践既破解了基层政务服务中“重复劳动、效率偏低”的共性难题,更通过标准化流程筑牢了交易规范防线,为农村产权交易阳光化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黄桥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系统总结余家庄村的创新经验,聚焦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的共性问题,持续优化平台功能、完善服务机制。通过业务培训、案例推广等方式扩大成效覆盖面,同步推进交易档案电子化管理、跨部门数据共享等配套升级,把‘流程优化’与‘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提质增效,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筑牢政务服务根基。”泰兴市黄桥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云佳表示。

